某付费文章:《300元设计出20个新品》+《客单价500,利润300》

某付费文章:《300元设计出20个新品》+《客单价500,利润300》-1

300元设计出20个新品

当然是实操!

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今天,做新品是突破运营瓶颈的唯一捷径。

看似艰难,实则300元即可起步,还能做出20个不一样的新品。

如何做属于自己的独立产品?

本文详解,知识量大,是你在外面看不到的干货。

客单价500,利润300

这篇是上篇付费文章 300元设计出20个新品!的续集,

记录做产品过程中的一些思考以及过程,供星球成员参考,还是挺有意思的。

上篇的一套步骤下来,客单价也只能达到一两百。

做了改进后,客单价可达到500+,且已卖出。

记录下来,也算见证自己的成长。

设计新品的那些坑和招儿

大家总以为搞新品得砸大钱,其实真不是那么回事儿,花个小几百块就能整出几十个花样来,关键是方法对路,别傻乎乎地往死里烧钱,你得学会抠门儿艺术,把每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比如说市场调研这块儿,根本不用找啥高大上的咨询公司,蹲在淘宝评论区或者小红书上翻翻用户的吐槽抱怨,就能挖出一堆痛点,然后结合自己手头的资源,捣鼓出几个原型,测试反馈再迭代,反复折腾几次,效果就出来了,不信你试试。

产品同质化的问题确实烦人,谁都不想跟风卖烂大街的货,但换个角度想,这事儿反而给了咱机会,因为大多数人都在偷懒,不愿意动脑子琢磨差异化,你就反着来,专注那些小众但高频的需求,比如母婴用品里的某个细分功能,老年人用的智能小玩意儿,成本压到最低,材料选性价比高的,生产找小厂合作,量不大也能谈价格,最后算下来,单个新品开发费用才十几块钱,攒够20个轻轻松松。

客单价怎么从两百蹦到五百

以前卖一百多的时候,总觉得提价会吓跑顾客,结果呢,改了个包装加了点增值服务,比如免费教程或终身保修,买家反而更买账了,因为他们觉得值啊,花五百块买个安心省心,比便宜货用两天就坏强多了,利润空间一下子拉大了,这事儿的关键在于找准用户的心理价位,别光盯着成本定价,得想想产品带来的实际好处,解决了啥麻烦。

测试了好几种法子,最后发现捆绑销售最管用,比如基础款搭个限量配件,或者搞个会员套餐,让顾客感觉占了便宜,其实咱赚得更多,数据上看复购率也上去了,老客户成了活广告,口碑传播比砸广告省钱多了,当然产品质量必须过硬,不然就是搬石头砸脚,上次有个批次出了点小问题,赶紧召回换新,损失了点短期利润,但长远看信誉保住了,客户更忠诚。

实战中的那些意外惊喜

本来只想做个普通家居产品,结果用户反馈说缺个收纳功能,顺手加进去,销量蹭蹭涨,这种无心插柳的事儿常有,关键是多听用户唠叨,别闭门造车,团队里有个小伙伴特别擅长从差评里找灵感,把抱怨变成改进点,新品迭代速度飞快,成本几乎没增加,利润倒翻倍了。

供应链管理也是个学问,刚开始老被厂家坑,交货延迟质量不稳,后来学会了分散风险,同时找两三家小厂比价试单,谁靠谱就用谁,关系处好了还能拿到独家折扣,运输仓储这块儿优化了下,减少中间环节,直接从厂里发客户手里,省下的钱全贴到产品升级上,用户体验好了,自然愿意多掏腰包。

下一步怎么玩更大

利润高了就想扩张,但别贪心,先稳住基本盘再试水新领域,比如跨界联名,找个互补品牌合作,互相导流粉丝,成本分摊收益共享,风险还低,社群运营也得跟上,微信群抖音号搞起来,让用户参与产品设计投票,增强归属感,他们成了共创者就更乐意买单。

技术投入不能省,自动化工具用起来,比如AI生成设计草图或预测趋势,效率提升明显,虽然前期学习曲线陡点儿,熟练了就事半功倍,时间省下来研究市场动态,别等风口过了才反应,那会儿汤都喝不上,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晚起的只能啃骨头。

资源下载
下载价格5 蛙币
原文链接:https://www.ziyuanwa.com/682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评论0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