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写作,怎么设计自己的提示词?(按照演讲稿为例)
现在AI写作确实是非常火爆的,但是我发现很多同学对提示词是非常依赖的,可是这些同学又没有举一反三的能力,这个课程就是给大家讲清楚如何设计自己的提示词。
00:00—07:51 和客户沟通,是一门艺术
07:51—14:58 万能提示词?还是自己设计提示词?
14:58—20:14 当初稿生成之后,我们如何使用AI来消除AI痕迹?
20:14—23:10 示范
23:10—28:55 课程总结
28:55—30:27 课后作业
搞定演讲稿提示词的设计窍门
AI写作这玩意儿现在火得不行,大家伙儿都在用,可问题来了,你要是不会设计提示词,那工具再好也是白搭,尤其是搞演讲稿这种需要感染力强的东西,你得让它说出人话,别整得像机器人在念经,听众一听就走神了,那场面多尴尬啊,想想站在台上底下人打哈欠的样子,谁都不想经历吧。
摸清听众的脉才能写出好提示
设计提示词的第一步其实是搞清楚你要跟谁说这话,听众是谁他们关心啥痛点在哪,比如你在做一个产品发布的演讲,你得知道台下坐的是投资人还是普通用户,投资人对数据敏感用户可能更在意故事性,要是你连这个都不琢磨就直接丢给AI一句“写个演讲稿”,结果肯定乱七八糟,它不懂你的场景啊,AI再聪明也得靠你喂信息,你喂得细它才吐得准。
很多人图省事直接用网上找的万能提示词模板,什么“请生成一篇关于创新的演讲稿”,这种提示太泛了出来的东西千篇一律没个性,你自己读着都觉得假大空,更别说打动人了,真正的好提示得像和朋友聊天一样自然,把你的具体要求一股脑倒出来,比如“帮我写个五分钟的演讲稿主题是环保针对大学生群体要幽默点带点自嘲的开场白引用个名人名言收尾呼吁行动”,瞧这多具体AI立马懂你意思。
别迷信万能公式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万能提示词听着挺诱人一键搞定多爽啊,但实际用起来你会发现它就是个坑,因为它不考虑你的独特需求,你的品牌调性你的个人风格全被抹平了,变成标准流水线产品,比如你是个搞笑型讲师非要套严肃模板,出来的稿子肯定违和感爆棚,观众觉得你在演另一个人。
自己设计提示词其实没那么难,关键是多试几次迭代优化,第一版生成了别急着用,读一遍挑毛病,是不是语气太硬例子太少逻辑跳太快,然后改提示加约束,比如“把第二段那个案例换成真实故事加点情感描写避免术语”,反复折腾几轮你就摸出门道了,这个过程虽然费点时间但值啊,最后稿子就像你自己写的一样自然。
有人担心自己不会写提示词咋办,其实简单得很,从模仿开始找些优秀案例拆解它们的结构,看看别人怎么描述场景设定角色,慢慢你就上手了,工具是死的你是活的,动动脑子比啥都强。
初稿出来得去AI味修得接地气
AI生成的初稿经常带着明显的机器痕迹,句子太长用词太正式转折生硬,读着像教科书催眠效果一流,你得手动润色让它活起来,比如把被动语态改主动加点口语词“咱们”“呗”之类的,删掉那些绕口的专业术语换成大白话,听众听着亲切才愿意跟。
有个技巧是用AI辅助修改,别让它从头写到尾,初稿出来后你告诉它“把这部分缩短加个笑点调整下节奏”,它就能帮你微调,省力又高效,最终稿你得多读几遍甚至找人试听,确保没AI那股冷冰冰的感觉。
记住好演讲要有呼吸感别太密实,适当留白让听众消化,AI容易堆砌信息你得手动砍冗余。
实战走一波看我怎么操作
举个实例假如我要做个关于AI写作的演讲稿,我先给提示“目标听众是新手作者时长十分钟重点讲设计提示词的误区开头用提问式结尾号召行动语言轻松点”,AI吐出初稿后我发现开头太啰嗦例子不够生动,就改提示“简化开场加个失败案例比如用万能模板翻车的��事”,第二版好多了但结尾弱,我再调“强化呼吁部分用排比句增加气势”,三稿下来基本成型。
这个过程里提示词就是你的方向盘,转哪去哪,别偷懒多打磨。
课后作业建议大家拿自己工作中的一个主题练手,设计提示词生成稿子然后录音回放,挑刺再改进,坚持几次你就成高手了。
学完这个课你应该能甩开万能模板玩转AI了,记住核心是思考别让工具牵着鼻子走。
评论0